形容三国人物的成语有哪些
初出茅庐
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可用来比喻人刚参加工作;没有经验。也可用作谦词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不出所料
出:超出;料:推测;料想。指没有出乎预料。即在意料之中。中性。用于人对事物的推测。一般作谓语。
品头论足
见“品头题足”。品头论足的意思
兵精粮足
兵:兵士。指兵士精锐,粮草充足。形容军队十分强盛
顶天立地
头顶云天;脚踩大地。形容形象高大;气概豪迈。也形容敢作敢为;光明磊落。一般用于人;常和“英雄”连用。一般作定语、补语。
旦夕之危
旦夕:比喻短时间内。危:危险。形容危险逼近。
不知所云
云:说。不知道说的是什么。形容感情激动;语无伦次。也指说话颠三倒四。含贬义。有时用作自谦之辞;表示不知说些什么好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
路人皆知
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
名不虚传
虚:不真实。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;不是虚假的。含褒义。一般作定语、谓语。
七步成诗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后以“七步成诗”称人才思敏捷。
浑身是胆
浑身:全身。指全身充满胆量。形容胆量极大;无所畏惧。用来形容人胆量特别大。一般作谓语。
绝伦逸群
伦:类;逸:超过。超出众人,没有可以相比的。
单刀赴会
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。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。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。含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回肠荡气
荡:动摇。使肝肠回旋;使心气激荡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;耐人寻味。常用来比喻音乐或文章感人之深。又作“回肠伤气”、“荡气回肠”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豹头环眼
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。
气吞山河
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。形容气势、气魄很大。用作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才高八斗
才:文才。形容人文才很高。形容人的文才高;知识丰富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。
荡气回肠
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。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。荡;摇荡。回;回旋。含褒义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鞠躬尽瘁
指恭敬谨慎,竭尽心力
刮目相待
刮目:擦眼睛,表示用新眼光看人。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,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。
乘虚而入
虚:空隙。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。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。也作“乘间而入”。多用于军事;有时也用于其它。一般作谓语。
草船借箭
运用智谋,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伯仲之间
伯仲:兄弟长幼的顺序;老大、老二。就像弟兄们一样。比喻不相上下。凡两人才能、势力不相上下;可用此语。
呼风唤雨
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;可以呼唤风雨。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。原指神仙道士呼唤风雨的法力;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;有时也比喻恶势力的猖狂活动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乐不思蜀
蜀:指三国时蜀国。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;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;快乐得不想回国。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。多用于形容人到了好的环境中而忘了本。含贬义;多用在书面语里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弘毅宽厚
弘毅:意志坚强,志向远大。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。
抚掌大笑
抚掌:拍手。拍手大笑。形容非常高兴。用于表示内心高兴的场合。一般作谓语;分句。
乘虚迭出
虚:空虚、弱点。迭:屡次。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。
粗中有细
表面似乎粗率、随便,实际却细致、细心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表面粗率,实际却很细致
计日而待
计算着日子来等待,意即无须很久。偏正式;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为时不远
老谋深算
老:老练;谋:计谋;深:很;算:打算。指周密地筹划;深远地打算。形容人老练精细;很有谋略。多用来形容人的办事能力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。
倒悬之急
倒悬:头向下、脚向上悬挂着。比喻极其艰难、危险的困境偏正式;作宾语;比喻处境极端艰难
出言不逊
言:话;说;出言:说话;逊:谦让;恭顺。说话不客气;没有礼貌。也作“出口不逊。”含贬义;用来指说话傲慢无礼;出口伤人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嫉贤妒能
对品德、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