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打仗前的成语
白骨露野
露:暴露;野:野外。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。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
未雨绸缪
绸缪:修缮房屋。在没有下雨前;就要修缮好门窗。比喻事先作好准备;防患未然。形容事先做好准备工作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揭竿而起
揭:举;竿:竹竿;指旗帜。揭竿为旗;奋起反抗。泛指人民起义。含有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枪林弹雨
枪杆像树林;子弹像下雨。形容战斗激烈;炮火密集的战场。多用于形容炮火密集;战斗激烈。①名词性;一般作宾语。②谓词性;一般作定语。
桑土绸缪
《诗·豳风·鸱鸮》: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朱熹集传:“土,音杜。桑土,桑根皮也……我及天未阴雨之时,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,使之坚固,以备阴雨之患。”后遂以“桑土绸缪”喻勤于经营,防患未然。
四面楚歌
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。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;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。用作贬义。一般作定语。
有事之秋
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。
坚壁清野
坚壁:加固营垒;清野: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。加固营垒;清理收藏财物。采用使敌人攻不下据点;又得不到任何东西的措施是对付优势敌人入侵的一种作战方法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。
炮火连天
炮火: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;连天:连接着天空。形容枪炮声、光焰等与天空相接;战争十分激烈。多指炮火袭击猛烈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全民皆兵
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,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。
用兵如神
用兵:指挥军队作战。形容善于用兵;指挥作战变化莫测。用作褒义。用于军事指挥员。一般用作谓语。
剑拔弩张
弩: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;张:弓上弦。剑拔出来了;弓拉开了。比喻形势紧张;一触即发。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。用于形容双方冲突;已陷入一触即发的局面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一马当先
策马走在最前头。比喻走在领先位置;起带头作用。用作褒义。多用于人、军队指战员;也用于其他事物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。
偃革倒戈
指停息武备,不事战争。
常备不懈
常:时常;备:防备;准备;懈:懈怠;放松。时常准备着;从不松懈。形容警惕性高。用来形容对敌对势力警惕性高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。
破釜沉舟
釜:古代的一种锅;舟:船。砸碎锅子;凿沉船只。比喻战斗到底。现常用来形容做事决心很大。
以逸待劳
逸:安闲;劳:疲劳。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,养精蓄锐,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。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褒义
引而不发
引:拉引;发:射箭。拉长了弓弦;但不把箭射出去。比喻作好一切准备;等待时机;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。含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举贤任能
举:推荐,选拔。举荐贤者,任用能人。
赤膊上阵
赤膊:光着上身;指不穿盔甲;阵:泛指战场。原指不穿盔甲;裸露上身;上阵作战。形容作战勇敢;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。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。也作“赤体上阵”。多含贬义。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风平浪静
风已平息;浪已安静。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;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。也比喻事情平息;恢复沉静。形容江河湖海安闲宁静的景象。也比喻事情平息;恢复平静局面。一般作定语、补语、谓语。
箭拔弩张
比喻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围魏救赵
指攻击敌人后方;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。魏、赵:战国时的国名。用于军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兵连祸结
兵:指战争;结:相连。指战争连年不断;灾祸持续相结。多用于持久的战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。
偃甲息兵
甲: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。兵:兵器。停止战争。偃甲息兵的意思
以战养战
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继续进行战争。
迎头痛击
迎面给以狠狠地打击。含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马革裹尸
革:皮;皮革;裹:包。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。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。含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。
一触即发
触:碰。即:就。原指把箭扣在弦上;拉开弓等着射出去。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;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。比喻事情已经到了相当紧张的程度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偃武息戈
停息武备,不事战争。
千钧一发
钧:古时的计量单位;以三十斤为一钧。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。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。用于人或事十分危急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厉兵秣马
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联合式;作谓语;指准备战斗
临渴掘井
临:到;掘:挖。口渴了才去挖井。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;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。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偃武休兵
见“偃武息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