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音乐价值的四字成语
萎靡不振
形容意志消沉。萎靡:精神颓丧;不振作;颓唐:消沉;振:振奋。用作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下里巴人
下里:乡里;巴人:巴蜀的人民。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。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。用作贬义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五音六律
五音: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个音阶;六律:定乐器的标准。指古代音律。后也泛指音乐。
慷慨悲歌
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。偏正式;作谓语;指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
不知肉味
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后形容专心学习,吃东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难,无肉可吃。
歌声绕梁
绕:回旋;梁:房屋的大梁。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。形容歌声优美动听。
巴人下里
①即下里巴人。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。用以称流俗的音乐。巴,古国
箫韶九成
箫韶:虞舜时的乐章;九成:九章。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。箫韶九成的意思
亡国之音
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
顾曲周郎
原指周瑜业于音乐。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。偏正式;作宾语;指通音乐戏曲的人
行云流水
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;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。用作褒义。多用以形容文笔好;文章写得好;也用来指轻视、无足轻重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。
一倡三叹
《荀子·礼论》:“清庙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谓一人歌唱,三人相和。后多用以形容音乐、诗文优美,富有余味,令人赞赏不己。倡,亦作“唱”。
铿镪顿挫
铿镪: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。形容音律和谐有力、动听。
吹弹歌舞
演奏管弦乐器,唱歌跳舞。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。
曲高和寡
曲:乐曲。高:高雅。和:和谐地跟着唱。寡:少。乐曲的格调越高;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。原比喻知音难觅。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、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;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。多含讽刺意味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。
轻歌曼舞
轻:轻快;慢:体态柔美。轻松愉快的音乐;加上柔和的舞蹈。用作褒义。①体词性;一般作宾语。②谓词性;一般作谓语。
南风不竞
南风:南方的音乐;不竞:指乐音微弱。原指楚军战不能胜。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。主谓式;作补语、定语;比喻竞赛的一方失利
阳关三迭
阳关:古关名,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;三迭:反复歌唱某一句。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。后也比喻离别。
靡靡之音
靡靡:颓废萎靡。使人萎靡、颓唐的声音。形容颓废、萎靡或淫荡的音乐。含贬义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。
绕梁三日
绕梁:在房梁间缭绕飘荡。(余音)环绕屋梁旋转三天。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。用作褒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击节叹赏
节:节拍;击节:打拍子;叹赏:赞叹赏识。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。形容对人的行为、言论、诗文、技艺等十分赞赏。一般作谓语。
弹丝品竹
〖解释〗吹弹乐器,谙熟音乐。
击节称赏
节:节拍;赏:赞赏。形容对诗文、音乐等的赞赏。
白雪阳春
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。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
凤箫鸾管
笙箫之类的吹奏乐。
急管繁弦
急:快;繁:杂。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。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情景
袅袅余音
〖解释〗袅袅:宛转悠扬。余音:不绝之音。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,回响在耳边。同“余音袅袅” 。
黄钟大吕
黄钟:我国古代音乐分十二律;阴、阳各六律。其为六种阳律的第一律;声调最洪大、响亮;大吕: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四律。旧时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、庄严、高妙。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、正大、和谐。也作“洪钟大吕”。一般作宾语。
金石丝竹
金:指金属制的乐器;石:指石制的磬;丝:指弦类乐器;竹:指管类乐器。泛指各种乐器。也形容各种声音。联合式;作宾语;泛指各种乐器
曲终奏雅
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。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。也比喻结局很好。紧缩式;作宾语、宾语;含褒义
一唱三叹
原指宗庙的乐曲;一个人唱;三个人赞叹应和。含褒义。形容吟诵诗文的神态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。
东野巴人
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,又称《下里巴人》。
品竹弹丝
品:吹弄乐器;竹:指箫笛之类管乐器;丝:指琵琶、二胡之类弦乐器。指吹弹乐器。
黄钟毁弃
毁:毁坏;弃:抛弃;黄钟:古乐器;音调最为洪亮。黄钟被毁坏被抛弃。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。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