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僧人的成语

摘要:关于僧人的成语有哪些?关于僧人的成语主要有:清心寡欲、持斋把素、走投无路、僧多粥少、天花乱坠、顽石点头、半路修行、有声有色等25个成语。

僧多粥少
和尚多,而供和尚喝的粥少。比喻物少人多,不够分配。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含贬义

有声有色
既有声音;又有色泽。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、精彩。形容说话动听;表演;作文生动精彩、形象鲜明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、补语。

跑了和尚跑不了寺
指纵然一时躲掉,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,最后还是无法脱身。同“跑了和尚跑不了庙”。

半路修行
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。比喻中途改行,从事另一工作。

持斋把素
把:遵守。斋:斋戒。谓信佛者遵守吃素,坚持戒律。联合式;作谓语;指遵守吃素的习惯和坚持戒律

剪发披缁
亦作“剪发被褐”。削发,身着僧尼服装。谓出家为僧尼。

遁迹空门
见“遁入空门”。

老僧入定
和尚静坐,使心定于一处,不起杂念,叫入定。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。

神仙中人
见“神仙中人”。

祝发空门
谓削发出家为僧尼。祝发空门的意思

半路出家
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多含贬义。多用于口头语;表示不是从开始就从事某项工作;而是中途才学习或改行的;用在自己身上为自谦之语 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。

当头棒喝
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多用在书面语里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。

走投无路
无路可走(投:投奔)。指陷入绝境。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。

在家出家
指不出家当和尚,清心寡欲,在家修行。

沿门托钵
钵: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。原指僧徒化缘。比喻挨家乞讨。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
削发披缁
剃去头发,身着黑衣。表示出家。

把素持斋
把:遵守。斋:斋戒。指信佛者遵守吃素,坚持戒律。联合式;作谓语;指遵守戒律吃斋

遁迹桑门
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。桑门,即沙门。

遁入空门
遁:逃遁;空门:指佛教,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开尘世而入佛门。

天花乱坠
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。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。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。用作贬义。用来比喻说话;写文章用甜言蜜语打动别人。一般作状语、补语。

顽石点头
形容道理说得透彻,使人心服。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
生公说法
生公:晋末高僧竺道生,世称生公。竺道生解说佛法,能使顽石点头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

四大皆空
佛教用语;指宇宙间一切(包括人本身)都是空虚的(这是一种消极思想)。古代印度认为地、水、火、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;称为“四大”。佛教则称坚、湿、暖、动的性能为“四大”;并认为人身亦由此“四大”构成。因此;“四大”有时也代称人身。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;无牵无挂。用作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
清心寡欲
清:清净;寡:少:欲:欲望,需求。保持心地清净,减少欲念。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
剪发被褐
见“剪发披缁”。